Archive for category 影视评论

哈利波特说的普世价值

今天跑到电影院看了哈利波特7的下集。我并不是一个哈迷,书只看过第一本,电影也有好几部没看,甚至不知道7的上集讲什么。但就是这样我也获得了一次非常完美的享受。我发现这不仅是一部PG-13的奇幻儿童动作片,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电影。哈利波特并不是一个特别爱说话的孩子,但他行不言之教,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讲述了西方自由主义者的核心理念。

哈利波特说 —

不要杀人,哪怕是坏人。我一贯主张废除死刑。实际上,在整个2小时的电影里我从未出手杀人。出于纯粹自卫的原因,我的队友们不得不使一些敌人死亡,但敌人死的时候通常会很好看,变成一道黑烟,而不会留下恶心的尸体来给我们造成什么心理阴影。他们杀了人,但内心依然纯洁。因为被他们杀死的人在死前的那一刻已经不再是人了。

哪怕是对伏地魔的最后一战中,我都没有直接杀他。我只是对他保持高压遏制,最后他就像前苏联一样自己解体了。他的死就好像《功夫熊猫》里的乌龟师傅,他变成了像雪花一样的美丽物质,使得IMAX屏幕前有些观众忍不住伸手去抓。

而且我还救人,甚至救Malfoy这种曾经试图伤害我的人。有时候配角英雄不太理解这种做法,但像我这样的主角英雄都必须有这样的品质。比如在早年动画片《非凡的公主希瑞》中希瑞一次次地救起自己的死敌霍达克,最完美的英雄就应该有一点女人的气质。

作为正义的一方,我不主张先发制人。敌人一定会主动来打我们的,尽管明知这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主场优势。他们一定会先等不及!让伏地魔先出手吧,让他领一帮人来进攻吧,让我们在最初的战斗中遭受一点损失吧。这样我们才能占据充分的道德制高点。

不要主动追求更强的武力。只要你内心充满爱,更强的武力就会被加持在你的身上。伏地魔费尽了心机追求那根终极魔棒,结果怎么样?为我做嫁衣而已。因为我有大爱,所有我有权要求这种主角光环带来的超级好运气。运气是什么?运气就是人品啊。

当然我的盟友们各个都有爱心。那么为什么我最强呢?因为我是天命所归。我爸爸是谁,我妈妈是谁?为什么我从小能听懂蛇说话?好基因我羞于提起,但我必须强调是祖上的光荣和牺牲造就了这一代我必须是主角。

像伏地魔这样的人实在是太过强调武器了,他甚至把自己的部分武力寄托在外部系统,也就是一条蛇的身上。而我的能力都在我的心中。我靠的是武器吗?我靠的是我强大的内心。

打完伏地魔我直接把终极魔棒扔了,根本不想寻求新霸权……好吧,现实生活中好像没人能做到这种自废武功的高姿态,连当今美国都做不到,但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姿态。

尽管重要战役都是我打的,我还是一贯强调要相信并借助盟友的力量。盟友的武力并不重要,但忠诚和勇气最重要。我总是确保让最亲近我的人出现在功劳簿的最前列。我的朋友Longbottom是个武功很差而且从小爱哭的孩子,但是他有忠诚和勇气,这次两军阵前居然第一个出来为我说话,所以最后能得到斩蛇的大功。那些跟我不亲近的人武功再高,也只不过杀几个小兵当龙套而已。

荣恩和赫敏是我最重要的两个盟友,他们从一开始就追随我,所以总能获得最好的镜头位置。尤其是荣恩的妻子赫敏,只要我在她一定会站的离我更近一点,荣恩这时候就好像是她的 gay 男友一样。我妻子追随我的历史都比不上他们,所以在大结局的照片中也得站得远一点。

有时候我会不得不牺牲掉一些盟友。但请相信我,他们绝无怨言。我曾经听到他们的灵魂为我祝福的声音,他们说死了都要追随我,until the end.

哈利波特最后说,至于我信不信,你们反正信了。

《教父》:家族企业的信任悖论

– Are you spending time with your family?
– Yes.
– Good, because a man that doesn’t spend time with his family can never be a real man.

— Don Vito Corleone, The Godfather

– Fredo, You are my brother, and I love you, But never take sides against the family again.

— Michael Corleone, The Godfather Part II

据说每一个男人都应该看一遍《教父》。我十多年前看了小说,最近看了一遍电影。当年我看的时候,想的是原来男人还可以干这个!现在再看,原来男人还得干,这个。

黑手党可能是暴徒,但不是亡命徒。《教父》说,只有真正的男人才能干黑手党,因为黑手党必须重视家庭价值。一个黑帮老大,从不寻花问柳,一心一意为自己的家人负责,这是多么酷的老大啊。

因为他们必须重视家庭价值。做黑手党生意,用人最关键的不是能力,而是信任。“自己人”,一般来说最好是“自己家的人”。只有自己的家人才不会出卖自己。。。或者,至少理论上应该如此。

《教父》第一集一开头,老 Corleone 的女儿 Connie 的婚礼。把家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教父,他打算怎么安排自己的女婿呢?他说,给他一个不错的生活,但不要让他插手任何家族业务。

我相信对老 Corleone 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无奈的安排。后来的一系列事实证明 Connie 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女人。再牛的教父,也无法阻止自己的愚蠢女儿找一个不行的女婿。然而在 Connie 的丈夫看来,这种安排是一个侮辱。你们黑手党不是专门用家里人么?你们不是家族企业么?怎么能不用我呢?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局面。对我有利的人,我可以选择跟他亲近;对我不利的人,我可以选择跟他疏远。但是 Connie 丈夫这种人,明知道对我没什么好处,我却不能选择跟他疏远。更可怕的是,他虽然没本事帮我,却掌握最大的武器可以害我。

结果 Connie 丈夫的不满情绪果然很容易地被人利用,直接导致大儿子 Sonny 被杀。

这是家族企业的信任悖论。创业初期出于信任必须仰仗家里人,不自觉地就成了一个家族企业。结果所有家庭成员都要求在这个企业担任要职。你如果用他,也许他不行。可是如果你不用他,他对你有直接伤害权:他是敌人打击你的突破口。用,还是不用,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悖论贯穿整个教父故事。在第二集,Michael Corleone 成了新教父之后的最大危机,再次出现家人的背叛。这一次居然是自己的亲哥 Fredo。同样是因为作为家人没有得到家族企业中的相应权力而导致不满。同样是这种不满为外人所用。

正所谓,朋友可以选择,家人无法选择。Michael 痛定思痛,决心改革这种家族企业的模式。鉴于黑手党业务的特殊性,他的改革方法不是聘请职业经理人和上市。他的方法是“选择”家人。

第一,禁止妹妹 Connie 再次结婚。这个人我根本不认识,他凭什么当我家人?我上次吃的亏还不够么?

第二,与 Tom Hagen 结为兄弟。Tom 作为教父的 consigliere,本来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但家族企业需要的是家人经理人。

第三,清理家人。在第一集,他杀死 Connie 的丈夫,第二集,他杀死自己的哥哥。

这里要注意细节。在杀 Connie 丈夫之前,Michael 虽然当面指出他的背叛,却没有非常愤恨地情绪,甚至给机票说让他走。但 Connie 丈夫一出门就被杀。杀哥哥 Fredo 之前,Michael 甚至表现的好像已经原谅了他,Fredo 已经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就在所有人都认为 Fredo 没事了的时候,Michael 突然安排让人从背后开枪直接把他打死。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 Michael 杀他们不是出于愤恨,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将来,为了 business。

Michael 在试图战胜家族企业的信任悖论。我没有看电影的第三集。但是从内容提要来看,在第三集中 Michael 的儿子不愿接手他的业务,倒是他的侄子很感兴趣。还是用不用家人的问题。

用人用家人,是非常土的管理。据说,

美国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表明,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在中国,家族企业更有“富不过三代”之说。资料显示,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恰好与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工作年限相同;有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手中,其中有不到2/3的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后者中大约13%的企业能够传出第三代。而中国家族式私营企业的寿命就更短。

大企业应该用职业经理人。所谓信任,套用一个郎咸平爱说的词,应该是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黑手党的故事告诉我们,当职业经理人制度无法实行的时候,企业的生存是多么艰难。

我发现一篇研究这个家族企业的信任悖论的一篇不错的论文:张军鹰,蔡会明,《浅析家族企业信任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这篇文章总结了家族企业创业初期用自己人的好处,和壮大之后必须用外人的原因,相当值得一读。文章的最后甚至给出了解决信任悖论的对策,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

第一,把家族成员的信任关系变成利益关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钱给你可以,事儿你别管。

第二,社会环境。一个现代化的商业社会应该让大家对职业经理人制度习以为常,用法律保障家族的利益,约束职业经理人的责任。也就是说把信任建立在法律上,而不是血缘上。

我注意到这些建议对黑手党业务来说都不太好使。所以《经济学人》2007 年就报道说,西西里黑手党现在都不行了。…

尖端电视剧

今天看了一部新美剧,Lie to Me,的第一集。下载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个片讲什么,结果是看了还不到五分钟,我惊呆了。

这个片说的从人的细微表情判断其内心真实想法的技术。去年我读了一本书, Blink,其中提到这个技术(参见眨眼判断的关键所在)。在那本书里说此技术还出于保密阶段,现在居然拍成了电视剧!

也可能解密了,也可能那本书故弄玄虚,也可能我听错了,因为我没有看实体书,是听的 audio book。反正现在上网搜索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Google 给的第一个链接就是一个专门卖这本手册的网站。

这个技术最初是1970年代经过大量实验得来的。此技术的真正成熟,更新版,到2002年才发表。到2007年,这个技术被写进了一本畅销书中。结果2009年,已经成了电视剧了。

我对此事有三个感慨。

第一,我们的确正处在社会科学的黄金时期。

人们从古代就开始总结人类表情的规律,但只有今天才可能真正把这套规律科学化。搞这样的技术最起码的要求是高速摄像机和海量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这是 100年以前所不具备的。正如电视剧一开始所说,研究人员的确去了非洲。他们”研究非洲原始部落的眉毛”的目的是为了证实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群的表情系统是 没有分别的这个科学事实。不投入这样的人力物力,是无法有这样的成果的。人的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了解人。

第二,美剧还真是 cutting edge。

我记得冯小刚曾经说过,小说比现实落后两年,而拍成电影又要落后两年。那么电视剧应该比现实落后几年呢?Fringe 里面办事的风格,已经完全不是 X-files 那一套了。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好莱坞电影对现实的反应似乎没有电视剧这么迅速。过去一年内我似乎没看过什么特别新鲜的电影。也许电影都喜欢拍小说,而电视剧编剧常常跳过小说直接拍吧。

第三,社会科学这么发展,我们现在这么了解人了,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改变么?我估计不会。表现破案新技术的电视剧那么多,绝大多数犯罪过程还是老一套。人们可能根本不在乎。…

你们已无言,而机器人有了呼声

去电影院之前我猜想了一下 WALL-E 的内容,我以为是一部用机器人的爱情故事包装的鼓吹环保的电影。现在看完了。这个片值得一提的地方非常多,比如说片头附送的动画短片,片尾的字幕都别具一格。这些都不重要。我想说的是,这个片主要想说的可能不是什么环保不环保。

我认为这个片的主题是,人的本质,或者说人的终极追求,到底是理性的呢?还是感性的?

【以下含剧透,慎入】

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地球变成了一个大垃圾场。这个片很时尚,甚至描写了太空垃圾。地球表面没有人,也没有任何动物和植物。机器人 WALL-E 的任务是整理这些垃圾。

作为机器人,WALL-E 居然有一个朋友。它是一只昆虫,鉴于它曾经多次被 WALL-E 碾过而不死,怀疑是一只机器昆虫。不仅如此,WALL-E 居然还像个真正的工人一样,每天带着饭盒去上班,回家之后甚至还要看看电视,睡个觉。太阳能驱动的 WALL-E,他的饭盒当然不是装饭的。WALL-E 在清理垃圾之余,用饭盒为自己收藏了一些小玩具。这一点就更像人了。

机 器人 Eva 的体型很像一个蛋,实际上她的任务正是寻找地球上的生命痕迹。非常自然地,一贯人性十足的 WALL-E 看到 Eva 之后,对她产生了感情。Eva 是个非常先进也非常具有专业精神的机器人,因此一旦她看到 WALL-E 的收藏的植物幼苗,就立即将其收入体内,不再到处活动了,也不跟 WALL-E 玩了。WALL-E 对感情非常执着。

WALL-E 跟随接 Eva 的飞船来到了太空中的一个基地。原来人类还在,只不过都生活在宇宙深处的一艘大飞船上。只不过都活的像机器一样。

所有人都成了胖子,不会自己走路,好在什么都有机器人伺候。虽然因为地方小大家离的都很近,但是人们每天的生活主要是坐着看电视购物频道,以及打电话。互相之间也没有什么感情交流。所有人都是经济学家设定的理性人,他们生存的主要目的是消费。

Eva 本来是个很酷的机器人,在 WALL-E 的熏陶之下,她慢慢变成了金庸小说的女主角。

当人变成机器,机器人却有了感情。WALL-E 的感情不仅仅是爱情,他甚至还有一种对生命的爱,执意要像人类证明地球上的生命。

区区一颗小苗不能证明地球上已经具备了人类重新生存的条件。从充分的理性角度,现在远远不是重返地球的时候。

但是人类船长的感性战胜了理性,地球人的生活吸引了他。他说道: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 不但说的激动人心,他甚至史诗般的站了起来!

这时候电影描写,影片中的人类之间,也开始有感情交流了。 于是在 WALL-E 和 Eva 的帮助下,大家确信了地球的生命条件,真的回到了地球。

我不知道当人们走下飞船,看到地球上的一片废墟的时候,是个什么心情。飞船上的生活条件相当好,卫生条件更是无可挑剔。重建地球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也 不知道他们在极好的卫生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免疫系统,能否适应地球的空气?主计算机对船长的忠告是完全理性的。也许对每一个个人来说,这一辈子如此短暂,还 是留在飞船上更好?

启蒙运动以来,大家似乎都认为,牛B的人都是最理性的人,感情是一种障碍,冲动是魔鬼。世界上总有人机关算 尽,却也总有人凭意气用事。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每一个电影都是以意气用事者战胜机关算尽者为大团圆结局。每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感到温暖。这难道不是 人类的美好愿望么?

WALL-E 这个片促使我思考,也许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好愿望,这是人的本性。感情也许比理性高,冲动也许比算计高。因为前者是人性,后者是机器。WALL-E 证明,只有人性,才能让机器伟大。

影片结束后的字幕部分的画面暗示我们,在这帮人的改造之下,地球真的重新变成了田园。这样伟大的成就,也许只有意气用事才能做到!…

数字穿帮二则

我国编剧的一个毛病是缺少”理工科思维”。我不去分析剧情的严密和合理性的欠缺这些大的方面,其实从一些小地方也可以看出文人的思维模式。一个具体的现象 就是一旦片中出现数字,编剧和导演就容易进退失据。我看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戏剧性的”数字穿帮”场面,简直跟笑话一样。如果陷入了编剧的文人思维模式,对 数字不敏感的话,很可能大多数观众都不会发现这是一个穿帮。

《暗算》是一个好片。其第三部《捕风》,讲的是我地下工作者钱之江怎么用牺牲自己生命的方法传递情报的故事。这个情报是什么呢?
『取消特使行动,电台频率已改至1234567。毒蛇』

这句话在片中出现多次,很可能大多数观众当时被剧情感染没有注意到。仔细看看,简直是一句笑话。电台频率多少?1234567??!!这是特工电台还是儿童节游戏?用这么简单容易记住的数字?可能么?

编剧完全可以给一个不这么怪异的频率,比如说2437156之类比较”一般”的数字。另外我不知道那时候这种秘密电台都是用什么波段的频率,一般是多少千赫,最好能做做家庭作业,给一个有点真实性的频率。

《乡村爱情》,经常出现谢大脚拿计算器算账的镜头。她的计算器很有意思,每按一个键都有一个女声把被按的数字读出来,这样观众就经常会听到 『1+2+5+2+3+7…』的算账声。我猜测设计这么一个会发声的计算器纯粹是为了增加喜剧效果。发声是个特别费电的功能,对于便携式计算器来说很 不实用。

如果我是一个正在被通缉的黑社会分子,偶尔走进大脚超市买东西,当我听见女售货员这么算账的声音,我的第一反应必然是掉头就跑!这个装模作样的女人不可能是售货员,很可能是在这等我多时的便衣警察。

难道她所卖的每一件商品的价格都是1-9之间的整数?连个小数点都没有么?也没有10块钱以上的东西么?

在《乡村爱情I》中,我记得所加的数字甚至都是1和2。

这就是典型的文人思维。在文人想要做一件事,或者说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不管不顾。一切以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主,不去考虑可行性和合理性。…

三个老头子和庞青云的政治派系:再谈《投名状》

一部真正的好电影应该像《Matrix》第二集那样,从电影院出来大家都是一头雾水,谁也不敢说自己完全理解了Matrix, the one, å’ŒZion 之间的哲学和逻辑关系,谁也说不清为什么Neo居然在”真实世界”中也能阻挡电子八爪鱼,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电影是个好片。

这就叫雅俗共赏,实在看不懂情节看看打斗追车场面也过瘾。然后为了彻底看懂,认真的观众只好再买票再买DVD多看几遍,再赚你一遍钱。然后真以为自己看懂了再去论坛讨论,免费做口碑广告。

投名状就是这样的好电影。

通过反复研究《投名状》的情节和对白,我认为庞青云是清廷高层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关于庞青云为什么会被杀,很多人持的看法是片中的一句台词,”朝廷怎么会信任一个外人”。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也是这个看法。但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样,朝 廷想要除去一个官员手段很多,暗杀自己的官员实在有点上不了台面。庞青云这样的官员,有理想有能力,对国家忠心,甚至主动裁军,连自己的左膀右臂赵二虎都 杀了,朝廷难道还怕他造反不成?如果他真的”在朝廷不属任何派系”(陈大人语),慈禧再糊涂也应该喜欢这样的官员,难道当头的不是最恨自己手下拉帮结派的 么?

庞青云是有派系的。而电影里几乎总是同时出现的三个老头子之间,存在严重的政治斗争。

三个老头子:
顾宝明扮演的”狄大人”
魏宗万扮演的”陈大人”
王奎荣扮演的”姜大人”

这三个老头子每次同时出场,其座位顺序必然是狄大人在中间,从观众角度看,右边是陈大人,左边是姜大人。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座次是天大的事。我们看新 闻照片,每次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永远都是胡总居中,右边吴总,左边温总,以此类推。座次告诉我们,狄大人在三人中地位最高,而陈大人的”军机处排 名”,要高于姜大人。

然而历史一再证明,排名高的人不等于实力也强。姜大人的实力就远远高于陈大人。何魁的魁字营正是姜大人的嫡 系部队。庞青云劝土匪们去投军时说,【魁字营嚣张,势大力强。我们这点儿人,他们根本看不上。倒是军机处的陈公,正缺人手。他的绿营兵常被魁字营欺负,一 直想壮大势力,如果我们投他,那正是雪中送炭。】这段话似乎同时暗示我们姜大人手下的魁字营有可能是八旗兵,有可能陈大人是有地位没实力的汉臣,而姜大人 是表面地位略低实则掌握实权的满臣,但证据不足,不好多说。

陈大人的实力有多惨呢?他的嫡系陆大山跟庞青云说,【我不赌。这一千 五百兵,是陈公的家底。打没了,陈公在朝廷说话就没底气。】才1500人的家底。把这点人给庞青云用,又出不起军饷。庞青云苏州围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宁 可去找何魁借粮也想不起来陈大人。可见陈公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确是够惨啊。难怪姜大人不服这样的人排名在自己之上,要打击他。

这样以来我们就完全理解陈大人对庞青云的全力支持。先是1500人倾囊而出,等庞青云舒城取胜,索性把自己的心腹陆大山直接给庞指挥。言下之意以后你庞青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取代了陆大山。陈太需要庞这样的人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了。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庞青云自己认为自己不属任何派系,其他所有人也会一致认为庞是陈的人。政治斗争一旦到了高层,一般都不直接翻脸,而是打击对手的羽翼。所以打陈就要打庞。

在陈姜斗争中,地位更高的狄大人本来是取中立态度。电影中舒城取胜之后,陈大喜,狄大人立即给庞青云增加五个营。这时候姜大人突然让何魁负责接防,陈大 人先是惊讶,然后有点不满,又有点无可奈何,表情很有意思。这时候姜说【狄大人,陈大人,不会有意见吧?】,先狄后陈,为我们进一步点出三个人之间的地位 关系。按理说何魁接防这种安排应该在幕后博弈,但电影的特点必须把所有剧情冲突放在一个时间地点表现。

庞青云要速战速决,就连原 本应该代表清廷利益(看庞能打,给他五个营)的狄大人都不太满意。战争结束了老头子们怎么在太后那里邀功请赏?这就好比参加职业足球联赛,每个队都希望自 己拿冠军,但是如果跑的太快联赛过早进入垃圾时间,又损害联盟的整体利益。但三个老头子的态度也不一样。陈大人原本在这场战争中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现在 有个庞青云,他还能得点分。姜大人显然坚决反对庞速战。而狄大人要考虑”联盟”整体利益,也反对速战,觉得庞太不上路,但不至于特别恨庞。三个人的心态在 陈姜下围棋的那一场戏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庞青云来说,为了国家百姓利益,也为了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他必须速战。

等到庞青 云真把南京打下来了,姜大怒,跟何魁说【打南京你给他粮,进了南京,你成要饭的了】。何魁这时候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方案:【只要我们把赵二虎给拉过来。江 苏巡抚他肯定做不长】。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二虎对庞青云是多么重要。如果庞青云是一个土匪,或者是一个旧式军阀,他绝对不应该杀赵二虎。可惜这个片里的庞青 云就好像一个受过最好的教育的现代人一样,他没有山头主义,不但认为国家利益至上,甚至还玩儿点爱情。

陪同庞青云上朝见慈禧的正 是他的”保护人”陈大人,可见庞是陈的人,连慈禧都知道。对庞这样的青年才俊,同样很年轻,需要在大臣中培养”自己人”的慈禧是要拉拢的,所以李莲英才说 【太后说,你还年轻,君臣相伴会长久】。然而这时候完全不懂政治的庞青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他居然要求【免除苏州辖区三年税 赋,修生养民】。苏州辖区历来都是纳税大户,现在好不容易夺回来百废待兴,朝廷正需要这笔钱呢,你说免就免?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错误。庞的最大错误是作为下 级,不应该代表百姓给上级提要求。试想如果慈禧准奏,那么苏州老百姓必然说这是庞青云的功劳。如果慈禧不准,百姓也会说庞是好官,慈禧是坏人。慈禧不管怎 么做都当不了好人。钱让领导出,好人你做,有这么做下级的么?这个道理本来是官场常识,满朝文武听见之后都愕然,只有庞不懂。慈禧权衡利弊,片刻之后准了 奏。

但此时慈禧心中,庞已经成了”外人”。

狄大人和陈大人代表组织和庞青云谈话这一幕,非常有意 思。狄先夸【苏州杀人,南京活人,庞大人是君子豹变,果然是辅国良臣啊】。陈马上说,【那是因为庞大人和朝廷不属任何派系才得太后的垂青】。这句话有点一 语双关的意思。首先陈向上级狄说官话,说庞不是我的派系,当然官话中朝廷上不应该有派系。其次陈也是说给庞听,有点抱怨庞遇事从来不跟自己商量,确实不像 个自己人。这时候狄大人的话【南京是给了你,可姜大人气得是卧病南方。何魁又蠢蠢欲动。你镇得住吗?】有点让庞表态的意思。现在姜大人不在这里,你愿不愿 意做我们俩的人?但这是一个只有不到一秒的机会,因为狄早就料到庞不会入伙。同时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姜已经去南方准备对庞下手了。

庞不接这个话茬,狄马上说:【庞大人,我翻了翻黄历,四月初八午时上任,利民利国利己,大吉】。这时候大家注意陈的脸上一动!说明陈意识到狄已经决心默 认姜对庞在那个时候下手了。于是陈给了庞最后的暗示!【要想有所作为,庞大人,你得好好活着,好好活着】。我看陈大人这个人还是很有良知的,这句话说的有 点书生意气了,当着狄,太过。

庞仍然不懂形势的险恶:【我有公务在身,告辞了】,竟离席而去。这时候狄痛下杀手!【你山字营姓赵啊?!】在赵二虎拒绝背叛庞青云的情况下,除庞先去赵,符合姜、何的策略。

在这一幕中庞青云的形象非常高大,君子不党,完全不屑于这些龌龊斗争。试想换一个俗人,可能狄一说姜大人何魁蠢蠢欲动,早就跪倒在地请求帮忙了。

作为一个不懂政治斗争的人,庞青云面对斗争选择的策略是一味的妥协退让。狄要求杀赵,庞就杀赵。只要你们让我实现理想,我什么都听你们的还不行么?结果赵死庞亡。

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姜大人亲自出手组织了对庞的刺杀行动。狄默认,陈没办法。姜打击陈,但陈只能吃哑巴亏,何况庞对他也不怎么亲近。

姜杀庞的一个证据是姜在南方”卧病”,实际却没有病。另一个证据是最后一幕三个人在一起喝茶,狄说【一个篱笆得三个桩,姜大人不在,真是不热闹啊】。这 里的”一个篱笆得三个桩”,有人认为是说庞青云没有了两个兄弟的帮忙,其实考察语境是说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热闹,少了一个姜大人就不热闹了。

但这里有一个疑点,就是庞被杀的时候姜到底是在跟另外两人喝茶,还是独自在南方组织刺杀?”姜大人不在”这句台词,在DVD英文字幕里面也没有使用过去 时态。我的猜测是当时姜应该在南方。因为姜自己的特写镜头里面,他面前有一盘点心;而三人一桌喝茶的镜头,狄大人陈大人之外的”第三人”面前只有茶没有点 心。一个可能是喝茶的蒙太奇戏实际上发生在刺庞之后,另一个可能是”第三人”不是姜,这里没有交代清楚。

总而言之,当所有人都 把庞青云看做陈大人嫡系的情况下,庞青云保持”君子不党”的作风,没有投靠任何朝廷大臣。自始至终,真正非杀庞青云不可的只有姜大人,他的目的是为了跟比 自己排名高的陈大人斗。陈对庞一直是极力拉拢扶持的,总帮他说好话,可能真的把他当自己人。本来太后和狄大人在这场斗争中保持中立,但庞青云的不智行为使 得这两人改变了中立立场,默认了姜大人组织对庞青云的刺杀。

如果没有高层的政治斗争,庞根本不必死。如果庞在政治斗争中正确应对哪怕一次,他也不必死。单纯从自身利益考虑,他不应该为民请命要求免税,不应该面对拉拢不为所动,更不应该杀赵二虎自断臂膀。

国家,朝廷,兄弟。庞青云像所有我们期待的好官那样把国家放在了首位,朝廷次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好兄弟。而贪官污吏是永远都把兄弟放在首位,国家放在最后的。可是旁青云获得了什么下场呢?

如果你要打击一个大人物,一个好办法是打击他的手下。姜对陈如此,对庞也是如此。庞想”不党”,但谁相信?清朝官场藏污纳垢,根本不配出现庞青云这样的人物。

本文全部台词从这篇文章(http://www.mtime.com/my/953729/blog/897659/)复制粘贴,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