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category 国是

中国将输出什么价值观?

历史有时候非常喜欢开玩笑。一年多以前,胡紫薇愤怒地说:”法国的一位外交部长曾经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胡紫薇当初绝对想 象不到,她说的这句话,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其所经历的自身事件。历史将证明,张斌的婚外情不过是娱乐八卦的沧海一粟,而胡紫薇的这句话却永远流传了下来。

正如璩美凤想不到她的经历大大推动了全球华人学习 P2P 网络技术,胡紫薇想不到她那充满官腔的倾诉的开场白点醒了国人输出价值观的意识。

就好像一个物理博士后迫切希望别人引用他的文章一样,中国迫切需要输出价值观。什么叫输出价值观?以前是每当想起中国,你们就会想起这件事和那件事;我 们多么希望以后每当想起这件事和那件事,你们就想起中国。世人一提民主自由,就想起美国,这种效应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某些人那里已经到了马首是瞻的程 度,迷信的程度。如果世界上有很多人对中国也能到迷信的程度,中国就好办事了。胡紫薇管这叫价值观,阎学通管这叫软实力。

但是我们到底要输出什么价值观?或者说能输出什么价值观?我看到很多错误的认识。

比如去年三联周刊有篇文章说”残奥会输出中国价值观”。也就是说中国输出的价值观是我们应该关心爱护残疾人?难道此前别的国家都不知道关心残疾人,现在是中国引领新潮流?写这种文章的记者可以说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输出价值观。

又比如有网友说中国应该输出儒家价值观。儒家也许可以在世界上代表中国文化,但不是一个可以”输出”的价值观,至少不是超级大国那种量级的价值观。

什么叫超级大国输出价值观?这个世界的上一个领导是英国,英国输出了资本主义。这个世界目前的领导是美国,美国输出了自由民主,输出了废除君主制(其实是用了法国的专利)。这两种价值观是什么量级的呢?它们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是天下大势。也就是说世界要变了,过去那一套不好使了。比如战国时期的变法,就是一种价值观。谁先变法谁先变强,不变法就得完蛋。当这种价值观出来的时候,它是如此之新,以至于很多保守势力反对它。但是反对无效,你不这么变就不行。

第二,这种价值观一出来,就会迅速(以历史的时间尺度测量)得到广泛响应。别国的普通民众和先进分子会认为此前他们的生活都太愚昧了,你才是真正的文明。

不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就不是超级大国价值观。中国儒家文化是不是可输出的价值观?历史上曾经是过,但那是千年以前,而且仅限东亚地区。现在想让世界”重新发现”儒家,是天方夜谭,更不要说儒家是不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方向了。

与其研究中国应该输出什么价值观,不如研究这个世界未来的潮流是什么?这个世界几十年之内有没有可能产生像工业革命那样深刻的大变革?如果有这样的变 革,那么中国只要先走一步取得专利权,就自然算你输出价值观。反过来说如果我们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会跟现在差不多,那么就没有什么值得中 国输出的价值观。

关于世界的潮流,目前很多人多有预测。比如 Thomas Friedman 认为谁引领了能源革命谁就引领世界潮流。再比如绝大多数人都同意信息技术是一场革命。遗憾的是在这种技术潮流中,中国目前既不代表先进文化,也不代表先进 生产力,就算要输出,可能也是美国输出。

我认为中国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叫做”北京共识”。”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是反义词的关系,后者认为民主和自由带来繁荣。很多发展中国家一看他们有民主有自由却没繁荣,中国反而繁荣了,于是形成了这个共识。实际上很多国家的确接受了中国输出的这个价值观。

但”北京共识”能让发达国家也接受么?那些坚持”华盛顿共识”的发达国家的人们,能被历史证明是面对新生事物的保守派么?换句话说,中国现在代表的是最先进的生产关系么?我估计没有多少人会说是。

所以中国目前最好的姿态还是好好发展自己,而不是什么输出价值观。眼光应该敏锐,时刻注意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一个潮流,如果有的话,这个潮流是什么,以及我们能做什么。…

东海到底有多少石油?判若云泥的数字

这几天围绕中日东海油田方面达成的协议,两国网民都对政府表示不满,认为自己吃了亏。网上的文章汗牛充栋,有人认为”弱主”太弱,有人认为阴谋论;有人则认为这又是中央正在下的”一盘大棋”中的一步。看了几篇网上文章之后,我仍然没弄明白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东海到底有多少石油?

如果东海石油像沙特那么多,拿什么也不用说了,哪怕开战也不能让;反过来说,如果石油就那么一点,那么这场争夺的象征意义就大于实际意义。什么中线,什 么大陆架延伸这些”法理”上的东西,在利益面前无非是各人的谈判论据和先手借口而已,根本不足一论。石油的储量才是关键。

那么东海到底有多少石油和天然气?我发现了三个相差天壤之别的说法。

网上有人说,东海石油储量,中国大陆架一方,达到了1000亿桶,相当于沙特的三分之一强;天然气更有5万亿立方米,相当于沙特的8倍,美国的1.5倍。这是一个极大的数字,这是一个可以改写中国历史的数字!但是出处呢?我找到的出处是一篇2005年 《国际先驱导报》的报道,其引用的消息来源,则据说是『美国伍德罗·威尔逊研究中心的东海问题专家哈里森』『相信』是如此。

而另外一篇最近的文章, 援引《文汇报》,说
『根据中国和日本政府的资料,春晓油田已探勘原油蕴藏量为6380万桶,而整个东海油气蕴藏量可能有32亿6000万桶(约合4.35亿吨),相当于中 国新探明的冀东大油田储量的43.5%。与总储量高达57亿吨的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相比,东海油气田的蕴藏量亦不算大。』
『另一方面,日本2006年石油消耗量达6亿1000万桶,按此计算,东海油气田目前探明的储量只够日本消耗不到5年半。』
从1000亿桶到32亿桶,这是几乎是两个数量级上的差异。如果2005年的报道是战略油田,现在则是战术油田。

我看到的最新数字,来自于 今天的《纽约时报》,这篇报道说,
『Despite the attention, the reserves under the East China Sea are relatively small, with some estimates putting them at the equivalent of 93 million barrels of oil, about three weeks of Japan’s energy needs.』
也就是只有区区9300万桶,仅够日本用三个星期。这个数字比文汇报的数字又几乎小了两个数量级!这点储量就连战术油田也算不上了,最多是一个普通石油公司的一笔小财而已。

从1000亿桶到9300万桶,这是1000倍的差异!就算大家都是估算,也没有这么估算的吧。如果平时看报,我一定直接以纽约时报为准,但这一次实在也太离谱了。

我倾向于认为东海很可能储量的确不大。对所谓”1000亿桶”的一个合理解释,是2005年美国人信口开河,故意夸大储量,现在大家比较冷静了。而文汇 报的数字,似乎也有点高估了。一个事实是本来有海外石油公司跟中国合资开发春晓油田,但是后来人家退出了。如果有利可图为什么退出?很有可能是一开始高 估,事后发现无利可图。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储备很大,现在国际油价绝不可能是这个局面,中国更绝不可能不全面力争,甚至开足马力全面生产。

现在东海到底有多少石油,很可能中日两国政府也没底,但是储量肯定不是很多,应该是共识。中国因为动手比较早,应该对储量有更精确的认识,所以这次才会做出”合作开发”的姿态。

另一方面,中国前一阵子在世界上似乎有点风声鹤唳的感觉,这时候跟日本稍稍修复一下关系,也属正常思维。

我的看法是,中国跟日本争东海油田,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绝不是两个武林人士在争夺一本绝世秘籍,而更像是两个小孩争糖果:真没到手的话当然很没面子,主动让一下的话也是高姿态。…

中国足球崛起的时机即将成熟

中国足球不行,是一个相当奇怪的事情。中国人想发展经济,就发展了经济;想上月球,估计也能上月球。如果说有一件事是中国人特别想干好却怎么也干不好的, 就是足球。从”天下大势”分析,中国不管是从经济水平,人口数字都满足了条件,甚至是别的体育项目,现在连网球都能拿金牌,篮球都能出世界级明星的情况 下,足球就算进不了世界杯八强,怎么也得小组出线吧。就算比不上土耳其,怎么也得比卡塔尔强吧。

足球不行的根本原因是足协,足协不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总局的奥运金牌战略。中国人想把足球搞好,不等于政府想把足球搞好。

阎世铎,谢亚龙,这两位仁兄在担任足协主席之前,有谁知到他们是什么东西?足球这么大一个产业,这么受全国人民关注的项目,居然随随便便就找两个人当足协主席?

足协隶属与国家体育总局。如果国家体育总局学过初级管理学,他们会把所有事情按照”重要而紧急,重要而不紧急,不重要而紧急,不重要而不紧急”分类。中国足球在这个表上的位置,很有可能属于”不重要而不紧急”。

世界上恐怕没有多少国家的中央政府会专门设一个体育部门。而中国的这个体育政府部门,从诞生起,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金牌,就是世界冠军。当你的国家 很穷,国际地位很低的情况下,金牌是最廉价而最有效的提升国民信心的手段。中国队练跳水,就好像穷人家孩子参加钢琴比赛一样,给人一种希望,说明这家虽然 穷,但是有追求有前途。

有些奥运金牌很容易追赶,比如说射击等等,有些奥运金牌很难追赶。当你的资源有限,你必须计算投入产出 比,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多的金牌。一千万元也许可以获得4块跳水金牌,而投到足球上,也许什么都没看见。因此,足球尽管老百姓喜欢,在国家眼中却从来都不 是什么重点项目。比如我记得当年我还小的时候,报纸上说体委有两个计划,”奥运争光计划”å’Œ”全民健身计划”,后一个计划是对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景,足 球冲击世界杯计划在哪里?体育总局,他们每天想的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金牌和奥运会。

随着中国的发展,奥运金牌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体育产业的重要性却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未来的中国必然和现在美国一样,把国内俱乐部联赛作为最重要的体育活动,这是大势所趋。本来这个趋势应该从2000年就开始,然而不巧的是中国得到了2008奥运的主办权。

所以中国的想法是最后再全力搞一次奥运金牌战略。当初审计署发现体育总局挪用资金的重大问题,国家都没有严肃处理,就是为了迁就奥运会。先把这届奥运会 办好,多拿几块金牌,别的以后再说,这就是目前中国的体育战略。而办好08奥运,跟中国足球关系不大。这就好比说90年亚运会中国足球成绩极差,但是亚运 会仍然很成功一样。

因此中国足球之所以不行,是国家在奥运战略下完全不重视足球的结果。

等到这届奥运会过后,我认为中国足球崛起的时机就成熟了。第一个原因是体育产业化已经不可阻挡,从金牌战略到产业战略的过渡不可避免。足球虽然拿不了金牌,但足球产业比跳水要重要的多得多。

第二个原因是办了奥运会之后,中国在体育方面了却一桩心愿,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举办2018年世界杯。也就是说有关当局将会把足球当成一个”重中之重”的事情来办。

奥运之后,中国体育界有可能会发生如下事件:
– 下一次国务院部委改革,也许就在2009,国家体育总局将被撤销,不再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 中国足协,和篮球等项目一起,将会独立运行。
– 正式宣布申办2018世界杯。
– 中国足协作为体育改革的试点,效法欧洲足协的运行模式。

有了这两个机遇,中国足球的崛起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把钱捐给“值得信任”的小组织才能更好地救灾么?

这次汶川地震我称为”地震2.0″,它使得我们开始思考一些以前很少会想到的问题。这几天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人认为政府机构存在腐败,而红十字会账目从不 透明,因此把捐款给这些大机构是错误的,聪明而道德的办法是把钱捐给类似于“牛博网”之类值得信任的民间小组织。比如两个在美国学经济学的学生就这么认 为。

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小聪明,甚至是妇人之见。

首先,真正在这次救灾中的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政府,是解 放军,而不是外国搜救队或者其他任何民间组织。只有解放军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的,有系统性的组织救灾。就算地方政府再腐.败,其 为赈灾起到的作用也远远大于任何民间组织。民间组织不是不重要,但是跟政府的努力相比,其作用是相当小的。也就是说,过分夸大所谓民间慈善组织,尤其是小 慈善组织的意义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那么可能有人会说,据说就连美国红十字会也不干净,他们CEO的年薪是60万美元,如果我捐钱 到这样的大机构,我的钱有可能会被贪污和用于该组织的内部运行。而那些临时成立的小组织却宣称把捐款100%用于赈灾,那么为了我的钱更有效率,难道不应 该把钱给这些小组之么?比如我今天看到有人说,他已经很久不给希望工程捐款了,因为他认为希望工程那帮人工作不透明。

问这个问题的人是不理解救灾是怎么救的。慈善事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事业,而不是什么陶冶情操的业余爱好。只有大组织才知道什么地方最需要用钱,钱怎么用最好,怎么在各个地区之间分配,怎么高效率的组织把东西送到。

一年多以前,我曾经接受过一次“腐败的”美国红十字会的救助。当时我在高速上开车,遇到了暴风雪,等我知道前面的路封了今天肯定回不了家的时候,再找旅 馆已经都满了。旅馆老板帮我联系,说附近一个县城convention center可以让人去住。等我到了以后发现原来是一个红十字会的救助站。好几百“难民”住在这里,每个人都获得了一张小床,一条毯子,枕头,三顿热饭, 甚至包括热巧克力饮料和水果。第二天早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路已经通了,但是如果谁想吃了午饭再走也可以,于是我顺便吃了午饭。所有人都心安理得,既不 表示特别感谢也不抱怨服务质量。红十字会只要求每个人留下名字,他们好统计这次救助了多少人。没有向我们宣传红十字会这个机构,更没有号召大家以后捐款, 甚至大家走的时候也没有去像志愿者道谢。我实在不好意思,走之前过去跟负责人握了握手,表示了感谢。

或许他们CEO的年薪真的有 60万美元(志愿者不领工资),或许给他们的捐款中很大一部分用于维护这个机构本身的运行去了,但只有红十字会这样的大机构才能在我还没有意识到需要帮助 的时候就已经“征用”了县城convertion center,调拨了床和坛子,找来了警察和志愿者,甚至给我准备好了晚饭。任何一个小机构都无法这么及时准确的对突发性事件做出有效反应。真正能干事的 只有政府机构和红十字会这样的大型非政府组织。救灾不是兴之所至的行为艺术,讲究的是系统性,科学性甚至是完备性,只有专业的大组织才能做到。

建希望小学也一样,不是说有钱就行。你得知道哪里最需要,怎么征地,怎么融入当地的教育体系,从哪里找老师,一系列的工程。只有一个统一的大组织才能把这一切做好,才知道怎么布局。希望工程再腐败也好,毕竟我们现在有了这么多的希望小学。

很多人对慈善和赈灾的理解停留在“不就是花钱么”这种层次上。其实花钱,跟古代带兵打仗一样,也是一种能力。真给你50万人让你带着去打仗,你不用说怎 么打胜,你能把这50万人带到地方不走散不死人就不错了。牛博网的小组织,给他们几百万人民币也许能花出去,真给他们一个亿,他们还真不知道怎么花。如果 真花了,很可能也无法把钱充分的利用在最需要的任何地方。另一方面说,等到小组织“成长”起来,学会花一个亿的时候,这个小组织必然也开始“层层截流”地 “贪污”赈灾款了。

看不惯慈善机构负责人年薪60万美元,是妇人之见。拥有调动亿万财富的能力,不但会花钱还会劝人大笔的捐钱,像这样的人才如果他不在红十字会做,我相信会有很多大公司愿意给他年薪100万美元。再强调一遍,慈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有钱就行。

因此,尽管小组织号称能100%把捐款用于灾民身上,但大组织才是真正能够高效利用这笔钱的组织。一件事要想做成,需要很多中间环节。说我不管中间环节,我就要我的钱全给灾民,这是非常无知幼稚的想法。

本文并非认为对红十字会就应该完全信任。正是因为只有红十字会这样的大组织大机构才能真正有效率地组织救灾,我们更要加强对这些组织的监管。监管是正确的,另起炉灶是错误的。

最后,鄙视那些以为自己把钱捐给牛博网之类的所谓民间机构就比别人聪明,甚至占领了道德制高点的人。说到底有那么多人为救灾作出了那么大的努力,你不就是出了一点小钱么,有什么牛B的呢?…

两个结果截然相反的民意测验

这两天Solidot刊出了两条非常有意思的消息,说的是中国互联网的”伟大的防火墙”(”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把这两条消息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公民和西方国家公民对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有相当不同的看法。

第一条消息(http://internet.solidot.org/article.pl?sid=08/05/15/0941246& from=rss)说,85%的中国公民实际上赞同网络审.查。这个结论在经常上网,尤其是经常连不上wikipedia中文版的用户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细看之下,搞不好你可能会发现是你也赞同审.查:(以下引用自solidot)
【在被问到互联网上哪种内容需要受到控制时,多数网民认为是 最令人愤怒的和生气的内容:87%的网民希望控制色情文学;86%是暴力内容;83%是垃圾邮件;66%是广告;64%是攻击个人的言论。对于在线游戏, 有一半受调查者认为网络游戏应该受到控制;27%的人说在线聊天需要被控制。对于政治方面内容,结果有点令人迷惑。说政治方面内容应该控制和管理人的百分 比从2005年的8%猛增到41%。 】

第二条消息(http://internet.solidot.org /article.pl?sid=08/05/17/0442242&from=rss)说,Networkworld 在其网站(英文)报道了中国伟大的防火墙故事之后,也搞了一个民意测验,这个调查实在网上进行的所以不如第一个正规,最大的不同点是可以想象参加这个测验 的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也就是说大多数可能是美国人。这个测验的问题是:
【Would you support government censorship of the Internet for less spam, viruses and other attacks?】
这个问题与政治无关,你是否支持政府为了减少垃圾邮件、病毒和其他攻击而对互联网进行审.查?
这个测验的结果是92.9%的人反对审.查。

注意,这两个测验基本上都没有政治因素,也就是说对于那些通常所有人,尤其是家长们,都认为”不好”的内容,政府应不应该插手?中国公民认为应该,外国公民认为不应该。

言论.自由并不仅仅是批评政府的自由。它更包括指名道姓的批评”人”的自由,包括色情文学的自由,包括侵犯隐私权的自由。美国很少发生什么因为”隐私 权”被侵犯而导致的官司,媒体报道新闻也一贯都是用当事人真名。大约半年前,有一个中国人因为贩卖盗窃的软件序列号而被告,中国网站报道的时候都没有提供 这个人的名字,而美国电视报纸报道的时候都给了真名和照片。言论.自由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个习俗,甚至也是一种素质。一方面,中国网民呼吁解除封网;另 一方面,当看到自己不满的报道的时候,网民呼吁撤换报纸主编。

从另一个角度看,测验的结果显示了中国和西方公民对政府的不同看法。与 直觉相反,其实中国公民更倾向于相信政府。面对可能的危险,中国公民更愿意授权政府去做事。而西方公民,尤其是美国,在共和党等右.派的“教育”下,始终 对政府权力过大保持警觉。我不知道哪种态度更好,各有个的国情。

伟大的防火墙并没有选择中国网民,中国网民选择了伟大的防火墙。…

地震2.0:一个国家的考验和一代人的崛起

2008年以来发生的几次突发性灾难简直到了让人难以继续相信这些灾难都是随机事件的程度,怎么看怎么像宿命,怎么看怎么像特意的考验。也许一个国家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大灾大难才能真正成熟,担负起她的历史使命。

那么2008年这几次事件中我们国家学会了什么呢?我认为跟以往相比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年轻人对国家大事的自发参与:

– 年初雪灾,贵州一群有私家车的人在自己车的后视镜上挂一条绿丝带,然后出门帮助那些需要用车的行人。
– 西.藏骚.乱,如果有人不信官.方媒.体,那么请看网友的亲身经历报道。
– 火.炬传递,不必说了。

国家大事匹夫有责,也许你说20年以前大家也会这么做。但情况并不一样。10年前我参加过抗议北约炸中国使馆的游行,但那时候没听说有人状告外国媒体或者任何机构,没听说有20来岁的学生在法国街头发表特别有技术含量的演讲。

民间的力量升级了。升级的不仅仅是规模,甚至不仅仅是技术含量。是从响应别人号召到号召别人的质变。是从“国家需要我做事,我做”到“这是我的国家,我不允许她出问题”的质变。

发生这种质变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和崛起。1980年代的主题是致富,1990年代是过渡,而2000年代的主题就是中产阶级。

另一个原因是互联网,是人人参与,是web2.0。

这两个趋势是一致的,也就是个人平等,个人责任,和个人参与。这是一个讲个人的时代。这个个人主义不是狭义的自私,而是大量民众开始追求自身人格的完善。这是有恒产,有恒心的一代,是国士的一代。

相比唐山地震,我相信这次地震是地震2.0:很多人决心与国家共赴国难。如果成都街头的献血和各大海内外网站的自发组织捐款还不够2.0,请看下面这篇来自第一线的报道。这篇报道比任何主流媒体的文章更真实,更惊心动魄,这是真正的web2.0:

http://timeweekly.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534653&PostID=13774514&idWriter=8133188&Key=909665786#Bottom…